【咖啡品種介紹】認識咖啡樹&品種

學名Coffea的咖啡,屬於龍膽目茜草科,原產自非洲,為常綠灌木,高3至3.5公尺,會開白色小花,有茉莉的香味。果實長1.5至1.8厘米,紅色,內有相鄰排列的兩粒種子,每粒種子外均包有內果皮和表膜。 生長於南北緯25度之南北回歸線間,稱為「咖啡帶(The Bean Belt)」。最理想的種植條件是溫度要介於15-25℃之間,而且年雨量必須達1500-2000毫米,同時降雨期間,要能配合咖啡樹的開花週期。同時,最適合栽培咖啡的土壤,是排水良好,含火山灰質的肥活壤。 咖啡有許多變種,氣候及海拔是咖啡生長的關鍵,以下介紹常見咖啡樹種:

Arabica阿拉比卡

原產於衣索比亞的阿拉比卡,其產量占全世界咖啡的70%,知名的咖啡如藍山、耶加雪菲等都是屬於阿拉比卡種。其適合種於日夜溫差大的高山,以及濕度低、排水良好的土壤;理想生長的海拔高度為500~2000公尺,海拔愈高,品質愈好。喜歡溫和的白日和較涼的夜晚,太冷太熱等比較極端的氣候都不利於其生長。阿拉比卡種在高海拔的傾斜坡地上,因此採收一定要用人工進行,收成費工。但由於阿拉比加咖啡豆的香味很棒,味道均衡,且咖啡因含量比較少,為世人所喜愛,所以雖不易栽種、採收,但實際上栽種量還是很大。

Typica蒂皮卡

蒂皮卡是最古老的咖啡樹種,原產於衣索比亞及蘇丹的東南部。蒂皮卡的產量低而且不耐葉鏽病,葉子狹長呈古銅色,豆形為長的橢圓形,風味獨特,特別是在甜味,純凈度以及醇度上表現極佳。

Bourbon波旁

由蒂皮卡變種而來,同是最接近原生種的咖啡品種,在馬達加斯加島旁的Reunion留尼旺(原來地名為Bourbon波旁)發現。與蒂皮卡同樣有優質的口感,似紅酒酸,餘韻甜,不同的是葉子與豆貌。波旁的葉子比較寬大,生成比較密集,豆貌比較小、比較渾圓。在肯亞及坦尚尼亞利用波旁子代進行人工混種,出現「SL28」及「SL34」人工新品種,因為風味表現佳而著稱。

Robusta羅布斯塔

羅布斯塔原產於非洲的剛果,其產量約占全世界產量將近30%。羅布靳塔種植於海拔500公尺以下的低地,耐熱、耐寒、耐濕,環境適應力極強,對疾病的抵抗力較強; 種植不需太多人工照顧,可以任其在野外生長,是種容易栽培的咖啡樹。其多數顆粒較小,形狀大小不一,採收需要人工也少,完全可用機器進行。只可惜其豆香較差,苦味強,酸度也不足,咖啡因含量是阿拉比加種的一倍,多用做混合調配或速溶咖啡之商業用途。

有趣的是,原則上,不同品種的咖啡豆有不同的味道,但即使是相同品種的咖啡樹,也會因為土壤、濕度、氣候等的影響,生長出的咖啡豆也各有其獨特風味。
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