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風味挑選指南】如何用處理法挑選適合自己的風味
咖啡豆取自紅艷嬌嫩的植物果實,因為外型像櫻桃,所以叫咖啡櫻桃。沖泡咖啡時的咖啡豆,是果實內部的種子,通常一顆果實內會有1~2顆種子。種子外層包覆有外果皮、果肉、果膠、內果皮與銀皮等,加工處理就是為了去除這些表層,以取得內部美味的咖啡種子。
以下介紹幾種常見處理法:
日曬法:為最古老的處理方法,據記載在西元11世紀1000多年前的阿拉伯人,就開始使用日曬法處理咖啡果實。因為咖啡的提神效果,當時咖啡從阿拉伯世界傳入西方時還被稱為“阿拉伯人的葡萄酒”。流程為去除浮豆、日曬(2-4週)、去除外殼,一般是氣候乾濕較分明的國家會使用這種方式。 其優點是運用水較少,因此在水資源不豐富的地區被廣泛使用; 缺點是容易摻入雜質(放置室外)、乾燥程度不易控制(日照程度不一)、需要較多人力(須時常翻動)。 因為日曬法是自然乾燥,咖啡豆得以在果實內部自然熟成,不受到外在環境影響,咖啡豆風味會放大,醇度濃厚,風味濃烈,且會散發出甜味。
水洗法:由於日曬法限制頗多,因此18世紀荷蘭人發明了水洗法,也是目前最為廣泛使用的咖啡豆處理方式,步驟為去除浮豆、去除果皮果肉、發酵16~36小時(去除果膠)、水洗、乾燥(去除果皮銀皮)。 優點是放在室內,所以雜質低; 一開始就去除果肉,所以不易發霉。整體來說,水洗法較日曬法品質較好、賣相較佳; 缺點是程序繁多、成本較高; 使用水量很多,不適合水資源缺乏地區。 就風味而言,因為經過發酵處理,所以咖啡豆通常會帶有明亮的酸味與果香。
蜜處理:是日曬法的改良方法,屬於半日曬,程序為去除浮豆、去除果皮果肉、日曬、去除果膠內果皮。 優點是不易發霉(日曬前將果肉去除)、也不需耗費大量清水; 但缺點是處理步驟複雜,需要大量人工。 在風味層次上,蜜處理法的咖啡豆融合日曬及水洗法的優點,酸味與甜味均衡,風味層次豐富,有時還會帶有一點酒香!
各處理法所製成的咖啡豆風味僅供參考,因為除了處理法,咖啡豆品種、產地、烘焙、沖煮、保存方式,甚至個人經驗等,也都會影響咖啡的風味。